企业管理模式的五种分类:
企业随着发展壮大其
管理方法也应该发展的观点,亦即:企业管理方法是随着企业发展而需要不断演进的,因此我对企业管理的方法进行一种有意的分类。
企业初创时期,
事务相对简单、
管理层次和
管理幅度也还没有十分宽泛,因此可以采取直接管理的方法,比如一些
家族企业在
规模和
领域还不大的时期,采用直接管理是十分有效的。但当企业发展壮大以后,管理方法就需要随之创新和优化。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方法分成这样几种
类型,并在企业的不同发展
阶段合理
科学地、单一或复合地加以运用,可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1.管理。
这里的管理是一种狭义的直接指挥、协调、检查的
职能。如在一些公司
内部,总裁与
部门之间就可以是管理。管理也是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一种
形式。
2.监督。
监督是基于对经营管理
过程中的
管理者行为是否尽职尽责自律守法,以及经营管理结果和效果的一种分析
评价机制,在各类企业中用的也很经常。
3.监控。
监控有点象探照灯,时刻关注着。是对
子公司管理的一种方法,但是既不是参与经营管理过程,也不是只管结果。为了既达到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又符合
公司法及
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
规则,现在不少企业用一些实施信息化的
手段在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控,效果也很不错。
4.管控。
管控是基于
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投资身份而衍生出来的管理方法,体现的是在一些
关键要素上大股东实施以“控制”为特征的管控行为。比如一些
集团对子公司的
战略规划、投资进退、高级
人事、
资金担保等重大
要素实施终极审定
机制。具体实施中其含义是双重的:即意图是管理这些
核心要素的过程,但是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专业线上的逐级意图造传递来控制的
手法。母公司自己本身并没有置身其中。管理意图通过一种方法和手段达到了控制它的过程。
5.治理。
这里的治理
定义为一家公司的法定的三会
四权的
法人治理结构。现在每家公司成立时都会设立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管理层。这种运作机制包括具体到董事会、监事会
如何配置,以及怎样让他们发挥
价值,履行他的职责;还包括股东
层面、董事会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
策略来促使管理层的
利益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实现有效的捆绑,最大限度地发挥
经营管理者的
积极性和
创造性,使企业的即期
业绩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得到提升。这是大集团面对众多的子公司、孙公司实现有效管理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机制,也是最需要思考的
课题。
当然,这种对企业管理方法的分析只是一种人为的研究和分类,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上述5种方法往往是实行复合运用的,效果好坏取决于我们的
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发展
态势、阶段以及
法律法规和
政策环境的理解,如何搭配并融汇贯通,是有效与否的关键。就这一点来说,这其中是有“秘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