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职业技能测评指导中心
详情
以文化建设为核心 打造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可持续

一、把规章制度建立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管理的纵深发展

重庆职鉴中心是一个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团队,但却涵盖从50到90五个年龄层次,职工年龄结构组成多元化。如何实现高效管理,提高团队执行力和凝聚力,成为影响鉴定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我们的基本做法是,用好规章制度有形之手和文化内涵无形之手,两手一起抓。

一是紧紧围绕鉴定工作本质,分级分类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保证其易于操作,可以量化。一方面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流程》、《职业技能鉴定责任追究制度》等业务类制度,规范职工鉴定工作行为;另一方面制定了《职工考勤管理制度》、《文明服务承诺》等纪律服务类制度,强化职工工作纪律和服务意识。

二是鉴定文化是实现事业长青、留住人才的核心要素。重庆职鉴中心从“以人为本 热忱服务”到“鉴行致远 服务民生”的内涵提炼,逐渐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鉴定文化,形成了以鉴定工作业务为核心,以职工内涵塑造为充实的文化氛围。突破二元结构,为职工提供平等的展示能力和才华的平台,让每个职工都有实现个人梦想和人生出彩的机会。从而使职工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乐于奉献、勤于思考、勇于担当。

我们着重养成职工“专业规范 高效服务”的职业素养,举行业务知识讲座、竞赛,开展专题演讲、头脑风暴会等,将业务知识学习与综合素质提升结合起来。还收集整理哲理名言和职工心得感悟,编辑出版了《鉴行者言一》、《鉴行者言二》、《鉴行者言三》,成为全市鉴定系统的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加强细节管理,体现人文关怀。工作时间实行全程值班制,即使午休时有群众办事,也能随到随办。在涉及中心发展、职工利益的问题上,广泛听取职工意见,有关决定决议接受职工监督。

同时,在业务工作上打破传统的层级请示制度,实现各业务板块、各层次岗位的扁平化管理,取长补短,有效联动。在业务会议上,打破传统的汇报式,采取了翻转课堂、任务驱动等形式,全员主动参与,碰撞思想火花,凝聚集体智慧。

二、把信息宣传与技术支撑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技术对鉴定工作的增速增效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而鉴定工作本身也是一件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宣传引导和技术支撑。

一是丰富宣传手段和形式,搭建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建设立交桥。

2010年、2013年两次对网站改版升级,从传统的工作流程式改变成用户体验式,紧紧围绕公众参与职业技能鉴定进行功能设计和信息发布,推出网上报名,简化办事流程,实现了网上办事与信息宣传的有效结合。

开通中心微信公众号,以图文并茂、微视频的形式,通过《聚焦》、《观点》、《资讯》、《生活》、《荐读》等专栏及时传播工作资讯和鉴定文化。

中心于今年3月制作的全国统考宣传微视频,以鲜明的动画形象,配以接地气的解说,通俗易懂、形象深刻的展示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微信圈以及搜狐、百度、优酷等视频网站广泛转播,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每年定期在《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开辟专版发布鉴定公告,宣传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展示技能人才典型事迹。特别是去年以来,配合重庆市委组织部、人社局在重庆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技能人才真人秀节目《我最有才》,以当下最为流行的展现形式,有力宣传了技能人才,营造了劳动光荣、技能优先的良好氛围。

举办不同主题的“大学生素质就业与职业资格证书高校巡回专题讲座”,今年的主题是“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在高校乃至社会有效宣传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扩大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影响力。

二是信息技术是鉴定工作科学高效开展的根本保障。重庆职鉴中心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努力实现鉴定工作的信息化、技术化和智能化。逐渐实现了从单机版考务系统的应用到在线考务系统的推广再到多元考务系统的使用,从远程监控、网上报名到智能化、仿真考试的推广。特别是今年启动了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在现有信息化资源基础上扩充办公管理、互联网信息应用和移动数据的管理应用,打通职业技能鉴定考务、考试、题库以及办公管理、公众服务的衔接环节,打造四位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平台。

三、把工作实际与创新思路结合起来,实现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可持续发展

鉴定工作服务人才,同时也锻炼人才、凝聚人才,鉴定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同时,当前职业技能鉴定面临新的形势,需要我们创新思维、积极作为,实现鉴定工作转型升级。

一是结合我市实际,打造有层次的鉴定人才队伍。我市的鉴定体系复杂,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流动性大。为此,我们建立了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轮训制度,对各类鉴定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并成功举办了全市范围的鉴定知识竞赛。建立了全市鉴定工作群,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求职工积极参与鉴定现场的组织实施和督导管理,同时支持鼓励职工到企业学校、走区县基层,了解鉴定对象的真实情况和实际需求,树立真情服务劳动者的鉴定情怀。

二是重庆市的技能人才数量近年来增长明显,但其体量和增速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市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还存在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如何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技术技能工作,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并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培养评价平台,成为我们当下努力作为的方向。为此,一方面我们利用技能竞赛宣传效果好、影响力大的优势,形成了从市级到地方,级别不一、层次有序、全专互补、整体覆盖的竞赛体制。重庆是世界技能大赛汽修和美发两个项目的国家队集训基地,并成功承办了“第二届技能中国行(重庆)技能展示交流活动”。另一方面,去年顺利启动了“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项目,项目紧紧围绕促进就业和产业发展,集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公共实训、技能研发、就业指导“七位一体”,顺应“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形势,为我市的技能人才培训鉴定提供更为专业、更加开放的平台,为打造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