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职业技能测评指导中心
详情
营造大环境 寻求新突破 全力打造江苏鉴定工作品

江苏是人力资源大省,鉴定量也比较大,截至2014年年底,我省累计取证1187.26万人次。2012年以来的3年我省的年鉴量一直在150万以上。近年来在高技能人才评价和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营造大环境,寻求新突破,全力打造江苏鉴定工作品牌。

所谓营造大环境,就是坚持高端引领,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评价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全面夯实工作基础,全力打造江苏鉴定品牌,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特别是2006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并提出了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随后的10年时间,我省逐步建立了一整套从鉴定领域拓展到评价方式革新再到使用激励保障的高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工作机制。2014年,我省新增高技能人才30.56万人,占取证总人数的25.34%,其中技师以上17158人。

去年,在推进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营造氛围和搭建平台上下功夫

“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是以省政府名义举办的综合性职业技能大赛,两年一届,2014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构建了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的新平台,打造了我省技能人才工作特色品牌,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为配合大赛,我省还同步举办了全省高技能人才成果展,通过产品作品、实物模型、绝技表演互动、音像视频、图片文字等生动丰富的形式,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的丰硕成果,与大赛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成为展示、宣传高技能人才重要作用和业绩贡献的又一创新形式。

二是在统一鉴定的规范组织上下功夫

全国全省统考是由省鉴定中心直接组织的大型考试,也是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一项考试,虽然上下半年各一次,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来精心组织,尤其是在考务管理和考试成绩管理方面丝毫不敢马虎,把考试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目的就是要突出统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成绩登统请纪检部门参与全程监督,既扩大了工作的影响力,更加彰显了统考的严肃性。2014年统考人数达到13.2万人,考试过程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考试的社会认可度很高。

三是在突出地方特色加大资源开发上下功夫

评价高技能人才的尺子是鉴定的试题,为了让高技能人才更加符合我省经济发展需要,我们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命题技术标准》和《题库开发规程》进行技术资源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坚持“1+X”原则,1是国家职业技能标准,X是江苏特色。

四是在强化管理提升质量上下功夫

为了确保我省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整体工作质量,2014年,我们从考务管理、考评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提升。一是制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评估管理办法》,确立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估机制,从评估过程和反馈情况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二是制定《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对考评人员管理提出了新的规范性要求,形成了全省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在线考务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省日常鉴定和统一鉴定全部纳入全省统一的在线考务管理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在线考务管理全覆盖,并实现了全省所有鉴定批次在线实施、在线监控和数据信息实时在线共享。

所谓寻求新突破,就是坚持职业技能鉴定“源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宗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突出企业在技能人才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加强鉴定质量监控,探索企业和社会更加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模式。

2004年以来,我们的企业评价工作从工作试点到逐步规范,再到全面推行,实现了三步走。企业评价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2014年,我省完成企业技能人才评价14.3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4500多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人数占全省鉴定总量的10%左右,全省开展评价工作的企业共1100多家。

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认真的总结,我们认为,在鉴定部门的有效监管下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是企业评价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今年年初我们出台了《江苏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质量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质量年活动的通知》两个文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质量年”活动。我们想通过一个办法、一个活动来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从抓质量的角度切入,以质量为抓手,扩大工作的影响力,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质量监管,最终实现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

目前,我们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具体做法上,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在统筹指导上做文章。既要尊重国家标准,又要密切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我们统筹把握。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规范化,我们专门制定了《企业评价质量管理办法》,也配套制定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质量考核细则》,为规范开展企业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要强调全省的面上指导,我们下发了《质量年活动的通知》,整个活动分为动员部署、组织实施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通过各个阶段的层层推进,在全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注重全省上下一致,省市县三级联动,使全省企业评价工作水平全面提档升级。

二是在强化服务上做文章。企业评价工作开展多年,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专家,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如何他们的能量发挥出来?我们通过各市推荐、省里遴选的方式,组建了“全省企业技能人才专家团”,各市相应地组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专家组,专家团成员基本都来自于企业,根据工作属性分为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我们的目的是让各行各业的专家充分发挥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为企业评价工作把好质量关。也就是说,既是为企业服务,更是为我们把关。

三是在激励措施上做文章。一方面是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激励机制。我厅联合财政出台了文件明确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不受紧缺性工种的限制,全部予以补贴,技师、高级技师补贴金额分别为3000元、4000元。同时,各市、县也结合本地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另一方面我们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培训、评价、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比如苏州市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工人业务进修培训和考核技能鉴定制度,培训鉴定费用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支出,并列入成本开支,其中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经费不低于50%。比如镇江市对有突出贡献技师、高级技师不但实行了政府津贴制度,还享受“优秀人才一卡通”待遇,享受到22项优惠待遇和服务,部分企业启动了“金蓝领”工程实行了技术工人岗位津贴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