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职业技能测评指导中心
详情
浅谈县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困境与创新策略
畜牧兽医是保证畜牧养殖行业顺利发展的基础,但是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中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发展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基于此,针对县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应的创新策略,如创新基层兽医管理模式、加强县级检疫检测及疫病诊断方面的建设、重视人才建设以及科学指导畜牧业生产。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显著加快,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较大便利。对于农村畜牧产业来说,应进一步提高现代化建设水平,遵照各级政府的指导要求,掌握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规范管理的相关细则,认真履行各阶段的防护与检查工作。但分析与观察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较多不足与缺陷,对畜牧业的优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
县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运行困境分析
 
 
 
 
 
1.1 管理机构不完善、人员不足
 
县级畜牧兽医部门没有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三大业务为主的管理体系,有的地方虽然有动物卫生监督所、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的牌子,但存在几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情况。以江西省南部18个县市为例,成立畜牧兽医局,并且是县一级职能部门的只有2个县;成立畜牧兽医局或畜牧兽医中心,为县二级职能部门且财务独立的有2个县;其他14个县为二级部门或股级单位。人员方面,除了一级部门和财务独立的县畜牧兽医部门配备的人员相对充足,其他的很多县只有3~5个人,有的甚至是2~3人,人员严重不足。
 
机构管理体系不完善,部门挂靠问题普遍存在,如乡镇畜牧兽医机构绝大部分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没有独立完善的机构,人员也只有一两人。与此同时,部门工作较为繁杂,所以工作人员的压力较大,人员流动性强,部门缺乏稳定性。此外,职能的分散造成了大量的权责不清、多头管理的问题。部分领域职能交叉重叠,而另有部分工作相互推诿,不仅提高了管理成本,也降低了办事效率。总而言之,县级畜牧管理机构设置科学性不足、运行效率低下,难以符合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1.2 经费投入不足
 
畜牧产品的需求量连年走高,人们对于畜牧行业的要求程度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畜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县级对检疫检测和疫病诊断建设方面投入不足,无法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很多地区仍然采用陈旧的设备来进行防疫工作,已经无法适应于新时代的管理需求。
 
1.3 人员结构和理论知识有待更新
 
1.3.1 县级畜牧兽医机构人员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中的不足
 
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县级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中,年龄在18~35岁的仅占21%,在36~45岁的为31%,其余48%为46岁以上;在学历方面,研究生以及以上学历仅占2%,本科学历为12%,专科学历占41%,其余的45%均为中专及以下。总结起来,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在年龄以及学历分布不合理成为了一大制约因素。
 
1.3.2 人员培训不到位
 
由于年龄偏大和学历偏低,很多基层兽医工作者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培训,而在参加工作后也没有机会进行继续教育。基层兽医的日常工作较为繁重,而工作方式也以单户的服务为主,对于综合化、系统化防控措施则不够了解,也无法对养殖户的规模化、专业化饲养管理提供有效建议。
2
县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2.1 建立健全机构,创新基层兽医管理模式
 
在组织机构的建设方面,应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动物疫病防疫形势保证兽医工作体系的完整性与监管执法的独立性。在工作体系方面,确保兽醫行政管理部门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畜牧兽医体系,确保机构和人员的配备,为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和畜牧业企业、家庭农场提供必要的支持[1]。
 
1)可以探索应用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由政府将公共服务管理职能以市场的方式,交由更加具有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来承担。该模式的应用可以将政府从琐碎的具体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监管以及宏观调控方面。在社会大力培养执业兽医,并鼓励执业兽医人员来到农村地区参与兽医社会化服务建设工作中。
 
2)立足于畜牧兽医的公益属性,探索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试点建设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允许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入家庭农场、畜牧业生产企业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
 
2.2 加强县级检疫检测及疫病诊断方面的建设
 
建立起布局合理、设备设施齐全的检疫实验室,并重视设施环境的保持,这是提高县级基层检疫检测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有助于提高疫病诊断与检测工作水平。对于实验室进行统一的规划,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管理质量,建立质量过关的技术措施体系。对不同工作部门的人员职能进行明确,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动物监测体系。
 
在县级畜牧兽医疫病诊断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同样需要完善设备设施。当前多数基层实验室除常规重大动物疫病诊断液外,并没有相应地配制其他常发疫病诊断液,导致对很多疾病的诊断难度较大,无法及时确诊,疫病发生时需要送到省级诊断中心进行诊断,对工作效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县级实验室应当配制各类齐全的常见疾病诊断液,并重视对快速准确诊断试剂的研发,从而保证疾病的快速诊断与治疗措施的及时进行。
 
2.3 加强对畜牧兽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3.1 招聘人才
 
提高畜牧兽医行业的准入门槛,引进理论知识较丰富的人才,并在工作中侧重于培养实践能力。同时适当提高岗位待遇、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岗位吸引力,从而实现人才储备。
 
2.3.2 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人才
 
基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应与高等院校、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展合作,承担一些项目在基层的实施,既可以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又可以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可以及时获取畜牧兽医行业的前沿动向,引进和推广新技术[2]。
 
2.3.3 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整体人员素质
 
对于在职人员,可以鼓励与支持其深造或者攻读更高的学历,并对学历有提升的技术人员分级给予相应的奖励,承担部分或全部攻读费用。同时,可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拓展其业务技能:1)选派技术人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2)聘请畜牧兽医行业的专家与学者进行专题知识讲座;3)进行实验操作,对先进仪器、器械的使用组织技术培训,解决试验、检测操作技术方面的问题。
 
2.4 全面科学地指导畜牧业生产
 
1)建立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布疫情发生、发展趋势。建立疫情监测网络,在每村、每乡都设立疫情报告员,严格规范报告程序,杜绝出现虚报、瞒报、越级上报的情况。继续提高动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提高疫情报告的可信度,并对疫情预报工作进行进一步完善,从根本上提高县级畜牧兽医部门疫情预警能力。
 
2)通过实验室检测、诊断能力,为养殖户、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科研教学人员、农技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利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理念,开展农情采集、信息咨询、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活动。
 
3)指导畜牧业生产企业在畜禽标准化养殖建设、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疫病净化、养殖面源污染、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做好技术支持,为畜牧养殖户、养殖企业健康、安全生产做好保障。
 
4)加强畜牧兽医执法。结合当地“三区”划分情况,指导养殖户规范进行选址建栏;指导做好养殖污染处理、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出栏畜禽的产地检疫以及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坚决打击违反《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3
结语
 
 
 
 
 
县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中的不足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来说极为不利,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当积极提出对策,优化兽医管理体制,将各项防疫管理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